1、有效支撐生態修復規劃編制,科學輔助生態修復項目穩步實施
在規劃編制階段,生態修復系統將銜接自然資源各項規劃數據、生態本底數據,利用空間分析、模型分析、智能檢查等方法,生成輔助規劃編制建議書、輔助項目選址意見書、成果檢查報告等,支撐生態修復規劃編制、數據分析、成果審查工作。在規劃實施階段,生態修復“一張圖”、生態修復項目管理、生態修復規劃管理、生態修復監管等模塊業務緊密銜接,數據互通,輔助生態修復項目選址、規劃設計、項目審批、項目監管、項目驗收、后期管護等工作。
2、統一數據,全面支撐,規劃全范圍可查
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的基礎上,按照統一的數據標準規范,整合國土空間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專項數據、調查監測數據、生態修復項目數據、生態環境數據等數據,摸清生態家底,構建生態修復“一張圖”,為篩查整治潛力、評估生態脆弱區、生態修復項目設計、項目選址、管理監管、效果評估等工作提供統一數據底板。同時,為生態修復規劃編制和生態修復全業務鏈管理提供數據和服務支撐,實現規劃全范圍可查。
3、全生命周期項目管理,管理全流程可溯
以生態修復項目管理需求為導向,研發從項目立項、申報、規劃設計、預算、實施、竣工驗收到后期管護的全生命周期精細化管理,掌握生態修復項目各階段實施進展情況、實施狀態、項目材料信息、項目范圍信息、項目審批信息等,實現生態修復項目管理全流程可溯,提升生態修復項目信息化管理水平及項目成效。同時,生態修復項目落地、實施過程銜接生態修復規劃數據,保障項目實施符合各項規劃要求。
4、全業務動態監管,實施全區域可看
利用遙感影像對比、視頻實時監控、階段成果三維展示對比、階段成果圖片對比、移動信息采集、月報信息采集等方式,獲取項目實施前、實施過程中、實施后各類監測數據,及時掌握每個項目的施工進度、施工質量、資金使用等情況,為生態修復項目監管工作,提供及時有效的數據支持和管理手段,有效促進生態修復工作有序開展、穩步實施、保障生態修復項目順利完成。
5、成效智能評價分析,實施效果全方位可評
建設生態修復項目成效評價模型,實現對新增耕地面積、新增耕地質量等別提高值、新增糧食產能、沙地治理面積、污染土壤治理面積、項目區受益總人數、貧困人口減少數量、土地碎片化整理、產業結構優化,空間布局調整等智能評價,從而提升生態修復項目成效評價效率、評價手段。同時,匯集各類生態修復項目業務數據信息,從年份、區域、項目類型等多個維度進行統計分析,分析生態修復項目各項指標歷史變化情況及發展趨勢,生成報告,實現生態修復項目成效全方位可評、可分析、可對比。
6、建立移動端APP,實現土地整治與生態修復實地核查
根據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監管管理要求,建設移動核查APP,實現任務下發、信息填報、現場拍照舉證、項目位置定位,記錄巡查軌跡,提供項目地塊在線分析、屬性查看等。掌握巡查項目情況,實現土地整治與生態修復施工過程有跡可循,為項目監管提供實時的數據支撐,提升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管理和監管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