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力惠借助二十多年的地理信息以及高標準農田信息化建設經驗,融匯新形勢下對高標準農田新要求和新理念,構建農田建設綜合監測監管信息化解決方案。通過推進農田建設、監測、評價和管理的數字化改造,將農田建設項目納入監測監管范圍,及時掌握建設進度,推進高標準農田上圖入庫工作,搭建農田建設“一張圖”和監管系統,實現有據可查、全程監控、精準管理、資源共享。
一、一個庫——高標準農田數據庫
1. 制定統一標準規范
通過統一的標準規范,實現高標準農田各業務數據的共建共享,形成高標準農田數據庫,是實現農田建設綜合監測監管信息平臺建設的基礎。
2. 實現統一數據資源目錄
基于多期遙感影像、行政區劃、地名地址、河流水系等基礎數據,整合永久基本農田數據、高標準農田數據、水利規劃數據、“兩區”劃定數據、耕地質量等級數據、高標準農田水利設施等專題數據,協同農田基礎設施管理、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業務數據,形成統一的農田“一張圖”數據資源目錄。
二、一張圖——高標準農田“一張圖”
通過各類空間分析和綜合統計,快速展現農田資源的數量、質量和時空分布,支持農田動態變化規律、變化原因和變化趨勢分析以及農業數據價值挖掘,有利于相關部門加強農田質量的管理,為實現農田、耕地精細化管理奠定基礎。
1. 全方位農田信息瀏覽
基于統一的數據資源目錄,全方位管理農田建設數據,以滿足基本農田、高標準農田、農田配套設施等信息的統一瀏覽、對比等應用需求,保障數據完整、周邊情況一目了然。
2. 多方式農田快速定位
支持多種方式查詢定位農田、基礎設施,支持地名地址快速定位,可根據地塊打開關聯的審批業務情況,通過圖屬一體的數據組織方式,實現圖形和業務的融合。
3. 全角度專題分析與評價
以農田建設“一張圖”為底板,從農田開發潛力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角度出發,對高標準基本農田進行潛力分析,形成永農潛力、耕地潛力、兩區潛力庫。同時對高標準農田業務的計劃與竣工、計劃與驗收、耕地等別等級、兩區等開展專題分析,用于全角度詳細評價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,輔助高標準農田的建設與監督。
三、兩大應用
1. 高標準農田項目實施監管系統應用
按照國家、農業農村部及各地區對農田建設項目管理工作的有關規定,依托農田建設“一張圖”,開展高標準農田項目實施監管系統建設工作,對項目立項、項目實施到項目驗收、管護全生命周期進行監管,實現有據可查、全程監控、精準管理、資源共享。
1.2 項目審批全流程流轉
滿足跨省、市、縣多級的項目審批需求,可實現項目申報、批復立項、掛網招標、項目實施、項目驗收、后期管護等全過程網上流轉,支持項目信息的查看以及項目建設情況、監管信息的上報管理與分析,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全程監控、精準管理,避免重復建設和投資。
1.2 項目進展全范圍監管
根據農田項目各階段的監管要求,通過對審批環節、項目實施環節、項目驗收環節等進行規范化的監管,實時查看各類項目計劃階段、實施階段、驗收階段、后期管護等各個階段項目的基本信息,系統自動提供預警功能,包括未及時招標、未及時開工、未及時竣工、年度工程量預警等內容,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。
1.3 項目實施全過程監控
基于農田建設“一張圖”,從業主方、監理方、施工方三者不同角度出發,提供多終端的信息填報、多維度的綜合分析,做到信息及時反饋,問題及時處理,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全過程的監控管理。
? 線下移動管控
將PC端業務辦理延伸到移動端,通過簽到、審批、工作日志、巡查等功能,實現對項目工程質量、進度和項目數據的智能化、數字化的監控。
? 線上綜合管理
通過項目施工情況信息的查詢與分析,及時掌握每個項目的施工進展情況,并基于實時的監測指標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,全面準確的反映項目實施中出現的問題,為及時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提供數據支撐。
2. 農田水利設施管理信息系統應用
農田配套設施的日常維護和養護,是確保糧食豐產豐收的基礎。農田水利設施管理信息系統采用移動、電腦多終端建設的方式,提供線下排查人員與線上管理人員一體協同辦公機制,實現“查清問題、全面整改、長期管護”的目標,從而推動農田水利設施的有效綜合管理。
2.1 輔助線下全面排查,設施現狀一目了然
以健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長效管護機制為依托,提供移動輔助巡查功能,實現在清查問題的同時,確保信息的及時、全面上報,確保設施與設施整改情況一目了然。
2.2 審核統計有效管理,合理實現長期管護
? 排查信息輔助審核
通過系統對線下排查信息進行審核,判斷設施是否需要整改,對需要整改設施的詳細信息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整改方案并立項,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全面跟蹤,逐步實現農田配套設施的全面整治。
? 農田設施綜合管理
對設施的基本信息和進行中的整改項目進行統一的管理并及時更新,形成設施排查整改臺賬,對信息在案的設施做到信息全面、全過程可回溯,在實現全面整改的同時,進一步實現農田配套設施的長期管護。